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复习指导

向下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复习指导   Empty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复习指导

帖子  陆海明 周五 十月 07 2011, 05:27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复习指导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作者:洛阳市轴一中 鲁建波

一、正确使用实词

正确使用实词,首先要正确理解实词,如果离开了对实词的正确理解来谈正确使用,就无异于试图建造一座空中楼阁。但这里谈的理解,并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写出某个词语的静态词义,而是要求读者能够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准确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

其次,正确使用实词,要善于辨析词语。从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具体情况来看.考查考生的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侧重于考查辨析、选用同义、近义词的能力。因此,在日常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中要把主要功夫下在辨析近义词上,尤其是要把功夫下在只有"微差"的近义词上。

常用的辨析同义词的方法有如下三大类别:从词义上辨析,从用法上辨析,从风格、适用场合上辨析。

1、从词义上辨析。

⑴词义适用的范围。在一组同义词中,其词义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有的适用范围大一些,有的适用范围小一些。比如“灾难”与“灾荒”,“局面”与“场面”。

(2)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少同义词,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的轻些,有的重些。比如“爱好”和“嗜好”,“准确”和“精确”。

(3)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些词词义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带褒义,有的带贬义,有的只是中性词。如“保护”和“庇护”,“请求”、“要求”与“乞求”。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词的褒贬义不是固定的,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如“我们为你的成就感到骄傲”与“他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比较骄傲”在这两个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用了“骄傲”,在前一句中带褒义,在后一句中却带贬义。

2.从词的用法上辨析。

(1)从词的搭配上辨析。在语言使用实践中,一组同义词中,不同的词往往有不同的固定搭配对象,如 “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一些的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交流感情、交流信息:后者多与表示“实”一些的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礼品、交换场地、交换资料、交换纪念品等。 又如“发扬”与“发挥”前者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词语搭配.多指在原状况下的前进、发展; 而后者多与“作用”、“特长”、“优势”等词语搭配,多指原特点性能的充分表现。

(2)从词性和造句功能上辨析。如"阻碍"和"障碍前者是动词.主要用作宾语,如阻碍交通.阻碍他 人:后者是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如障碍排除了、设置障碍Q

3.从词的风格、适用场合上辨析。

(1)从词的风格上辨析。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有些词适用于口语,风格上 显得通俗些;有些词适用于书面语。比如“爷爷”和“祖父”当有同学到自己家里来的时候,向同学介绍时,宜说“这是我爷爷”不宜说“这是我的祖父”。因为后者给人的感觉过于严肃、庄重而欠亲切随和。二是气氛的随和与庄重。比如“爱人”和“夫人”,在一般生活中,可以说“这是XXX的爱人在会议上介绍来宾,则应当说“XXX夫人”。

(2)从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用词方面辨析。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的用词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一定区别, 文学作品的用词往往注重体现感情,更注重形象。比如,一般日常说话或一般性文章为"鸟儿在天上飞",文 学语言上却往往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在选用同义词的时候.从是否有文学色彩的角度来思考辨析,也 不失为是一条思路、一种方法。

以上为了介绍的方便,我们分条分点说明,在实际运用时,往往要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从几个不同角度来考虑同义词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恰当的词。

名题赏析,为您引路

【例1】(2004·全国IV)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解析】①句,“爆发”、“暴发”都是动词,都可表示突然发生。“爆发”着重指猛然破裂或进出,一般由于内部的矛盾斗争变化引起剧变,犹如炸弹爆炸;爆发的对象是重大的或较大的事情,或是人的抽象行为和情绪,常和“战争”、“革命”、“起义”、“运动”、“经济危机”、“游行示威”、“笑声”、“欢呼声”、“愤怒”之类的词语搭配使用,还可用于同火有关的自然物,使用范围很广。“暴发”着重指突然而且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多用于与水有关的具体的自然物,用于人时,常与非份地突然发财或得势的人和事连用。本句中“山洪”是与水有关的具体自然物,且“山洪”是由雨水大而集中这个外部条件促成的,因此,①句该用“暴发”。②句,“抚养”、“赡养”都是动词,都有供给财物,满足生活需要的意思。“抚养”侧重指保护并教育,“抚养”的人是长辈,被“抚养”的人是晚辈。“赡养”侧重于供给生活费用,没有“教养”这层意思,“赡养”的人是晚辈,被“赡养”的人是长辈。②句是说成年子女有供给父母生活费用的义务,该用“赡养”。③句,“盈利”指获得利润,“营利”指谋求利润。发布商业广告的目的是“谋求利润”,是否能谋到利润,不一定;而“获得利润”是指已得到利润,这是结果,不是目的。因此,⑨该用“营利”。本题正确答案是B。

【例2】(2004·全国Ⅲ)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 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 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

A.起用 体味 侧目 B.起用 体验 刮目

C.启用 体味 刮目 D.启用 体验 侧目

【解析】①句“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或指提拔使用,它涉及的对象是“人”。①句中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都是“物”,而不是“人”,故不能用“起用”。“启用”指开始使用,它涉及的对象大多是“物”,据此可知①句该用“启用”。②句“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指亲身经历;“体验”的对象常是生活、现实等。“体味”指仔细体会;“体味”的对象常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人生苦乐等。②句中有“人生的酸甜苦辣”,据此可知该用“体味”。③句“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根据句意,该用“刮目”。本题正确答案是C。

【例3】(2004·江苏)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 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辨别 品尝 B.终生 辨认 品评

【解析】①句,“终生”和“终身”都可指一生,但“终生”多就事业而言,“终身”多就切身的事来说。“教育”涉及自身, ①句该用“终身”。②句,“辨别”侧重于区别,“辨认”侧重于认出、认定。②句涉及能否认出分别已二十多年的同桌的问题,该用“辨认”。③句,“品评”重在评定高下,“品尝”重在仔细辨别味道”。③句是说仔细辨别绿茶的好味道,该用“品尝”。本题正确答案是A。

二、正确使用虚词

1.准确把握虚词的词义。

一些虚词除了有它的语法功能外,也有它特定的意思。例如“以至”和“以致”。“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如:他狠狠地咬了一下手背,以至在手背上留下了深深的齿痕。 “以致”也是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也表示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例如:他没有认真复习,以致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2.掌握填充关联词的方法。

(1)所填的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 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3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 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人于:一是总观全题.分清 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其二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 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心

三、正确使用熟语

(一)熟语的类型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①小明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②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登载”就错了。古代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用刀刮去,这就是“刊”,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熟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②中却把它理解成了“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了。

2.不明轻重

有些熟语词义较轻,有些熟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熟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①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②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观点。

①句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②句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

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中的“可耻”相照应。

3.不看对象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如: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②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①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故使用错误。②句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该词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是谦词,只能使用于自己不能使用于别人,故该词用错了。

4.不分范围

①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微不至。

②解放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把地方财政弄得一团糟。

①句中“无微不至”只用来形容人,而不能形容“小说的构思”。②句中的“狼狈为奸”一般用于两个或一群坏人,不用于一大批坏人,范围小。该句可用“朋比为奸”,它可用于两个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人。

5.褒贬不当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②少数同学那次上物理课的恶作剧是有口皆碑的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呢?

①句中“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义词,这里当作褒义词使用了,故错误。②句中“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用于“恶作剧”不合适。

6.功能混乱

每个熟语由于本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熟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遗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

①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恶极大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②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①句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熟语,在句中应当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名词性熟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②句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性的成语误作及物动词使用。

7.谦敬错位

有些熟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词,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

①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

②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蓬荜生辉”,“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这个熟语的意思是使穷人的家增添光辉,是个谦词,只能用于已。①句却把它用在“您”对方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别人。②句却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8.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熟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如:

①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②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②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9.词意重复

熟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熟语和句子语意的比较,就容易造成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如:

①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②这台晚会的节目非常精彩,当看到赵本山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①句中“难言之隐”就是指难以说出来的苦衷,这样就与旬中的“苦衷”重复了,应将句中的“苦衷”去掉。②句中“忍俊不禁”本身就指忍不住地笑了,与该句中的“笑了”重复。

(三)、使用熟语时应注意的几点

为了准确使用熟语,我们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熟语的来源,准确理解熟语的意义。

熟语来源于四个方面,从神话、寓言中来,从历史故事中来,从诗文中来,从口头俗语中来,有着独特的意义,不能根据我们现在的字面理解,轻易使用。

2.了解熟语的结构,准确把握其含义。

例如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其结构类型主要有:并列式,如“披坚执锐”文过饰非”;承接式,如“先斩后奏”“见异思迁”;因果式,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主谓式,如“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动宾式,如“顾全大局”蓬荜生辉”;动补式,如“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连动式,如“画蛇添足”“刻舟求剑”;兼语式,如“请君入瓮”“引狼人室”;偏正式,如“衣冠禽兽”后起之秀”等。善于分析熟语的结构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词义。如“文过饰非”是并列结构,“过”与“非”意思相同,可推知“文”与“饰”意义也应相同,当“掩饰”讲。当然,并列结构也有意思相反、相对的,如“言简意赅”中的“简”与“赅”。

3.抓住熟语的关键词来理解。

如“不刊之论”的“刊”字是“删除、修改”的意思,懂得了这一点就不会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了。又如“尾大不掉”的“掉”是“摆动”的意思,就不会误解为“尾巴大了就不会遗失”了。

4.要弄清熟语的比喻义。

望文生义往往产生错误理解。如“猫鼠同眠”,是表示“化敌为友”,还是表示“宽大为怀”?都不是,而是表示有管辖权的人包庇坏人,彼此勾结干坏事。又如“亡羊补牢”,并非真指羊跑了之后修羊圈,而是比喻出了差错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5.辨明色彩。

有些熟语明显地带有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运用时也要注意。下列熟语都是褒义的:颠扑不破、脍炙人口、洁身自好等;以下熟语是贬义词:抱残守缺、盛气凌人、色厉内荏等。“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仅一字之差,“无微不至”用于褒义,“无所不至”用于贬义。如“这些中小学生都在唐山大地震时丧失了父母,学校的老师们对待他们有如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种族主义者对于黑人采取十分反动的政策,压迫剥削直至贩卖屠杀,无所不至”。

6.辨清易混熟语。

区别易混熟语,可把“近义”的或“外形”相近的熟语相比较,体味分析它们的区别,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近义熟语,应从分析词素人手辨析熟语的意义和使用的正误。在分析词素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近义成语之间的微殊。如“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两个熟语都有没有时间应付的意思,但“应接不暇”重在“应接”,而“目不暇接”重在“目”。如在下面的两个句子中: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

②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①句语境是“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是让你欣赏、用眼睛看的,但“各种”太多了,你眼睛看也看不过来,那么这句该用“目不暇接”,不是要你“应接”。②句的语境是“汽车奔驰,奇峰异岭扑面而来”,车太快,你对扑面而来的奇峰异岭如何应接得过来?等你“应接”这个,而车又驰过去了,哪里有暇应接别的峰岭?所以本句应选“应接不暇”。

(四)、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言简意贱,极具表现力υ恰当地运用成语,会使自己的语言简洁 而具有表现力。成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却只能当一个词来用c由于它在用法上的这一特点. 使得正确使用成语与正确使用实词在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大体相同,在高 考考查时的热点问题也相同O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完全可以参照正确使用实词部分。

1.要把握成语的"语性"。由于成语在使用上相当于-个实词,实词是按性质分类的,词性不同,用法也 不同;成语也是如此,也有个"语性"问题。相当于名词的,与名词用法相同O比如"风云人物"指在社会活动 中有影响的人物,它相当于一个名词,在使用时就只能起名词的作用;而"风卷残云"比喻一股强大的势力 (力量)将东西一扫而光或消灭干净,它相当于一个动词.在使用时就相当于一个动词,而不作名词用。再比 如"风调雨顺"它用来指适宜农事的气候条件,或比喻有利的客观条件,相当于形容词,在使用时就相当于 一个形容词。

2.要以"古"论古,不要以"今"论古。成语中的多数出于古代典籍,自有它的本来含义.不要用今天的某 些词义来推断它,如果理解错了.必然造成使用错误。比如有的同学一看到"求全责备"中的"责备",就以为 是现代汉语中的"批评指责"的意思;有的同学一看到"侧目而视,.,只想到"斜着眼睛看",而忘了是因为害怕 而斜着眼睛看ο

3.要注意追根求源.而不要望文生义。有些同学一见到某个成语,就望文生义.而不去深究它的本来意 思,因而对有些成语造成错解错用。比如:有的同学一见到"不刊之论

章;一看到"万人空巷"就认为人们都在家里里:. ,不出家门;甚至一看到"差强,人意"的"差"字.就认为是不合心意c 4.要把重点放在近义成语的辨析含义的微小差别上u与正确使用实词一样.意思差别大的成语一般不 会彼此误用,造成误用的都是意思彼此相近的成语U比如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与"琳琅 满目" ",别具一格"与"独树一帜" .,迫在眉睫"与"近在眼前"等等ι至于如何辨析近义词成语.请参看辨析 近义实词部分。

名题赏析,为您引路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安徽卷)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1.【答案】A(“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不容分说”: 分说指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容许分辩说明。出自元·武汉臣《生金阁》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巧立名目”变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追本溯源”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北京卷)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漫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面不满。

D.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相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2. 【答案】B【解析】“首当其冲”比喻是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这里符合语境。“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无所顾忌”意为“做事时没有过多的顾虑”,用在这里符合语境。“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这里不能把外国运动员”和“本土选手”比作“椟”(外表很美但价值不大的木匣子)和“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关系,故B错。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广东卷)

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3.【答案】D【解析】A.“无所不至”:指凡能作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B“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C“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D“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A、B、C与原文语境不符,故造D 。

【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湖北卷)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坐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4. 【答案】A【解析】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A项中“绘声绘色”:是形容叙述描写得生动。属于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惟妙惟肖”。B项“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此处使用恰当。C项“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使用正确。D项“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这里使用正确。

【例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江苏卷)

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两次申明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的“***”行径。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5. 【答案】A【解析】A中“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强调“公开”,这里是名词,指声明的文告;“申明”,郑重说明。B项犯了褒贬误用的毛病。“凶猛”,指(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多含贬义。此句中两词的位置应对调。C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贬义词。不合语境中的“大加赞赏”。D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不合这里的语境。

【 例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辽宁卷)

A.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

B.有些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浑然天成,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苦心经营的妙笔。

C.培根和笛卡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D.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6.【答案】B【解析】A杜牧就是晚唐人,谈不上替古人担忧,是替晚唐统治者担忧。B敲门砖,比喻临时用以求得名利或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或手段。这里和句意不合。C苦心经营,是指文章的构思,正确。D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不能形容人的穿戴。

【例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辽宁卷)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7.【答案】B【解析】 A项“割断”为截断、切断的意思,与“往来”搭配不当,应为“中断”;B项“淹没”是漫过、盖过的意思,多指具体的事物,应为“湮没”;D项“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句中是说重新任用已退休的教师,应为“起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使用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考查考生词语的使用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再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全国卷1)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陆海明
Admin

帖子数 : 262
注册日期 : 11-09-23

http://hnyqxyw.365d365.com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