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必须逆流而上
田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迎来了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位艺术巨匠的系列展览。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在花鸟、山水、人物三科上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是人们了解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对于当代独特意义的窗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也有着更为现实的启迪意义。
当下中国画面临怎样的处境?当代中国画的真实生存状态成为各方专家争议的焦点。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观念和形式的影响,如何彰显中国精神?专家认为,正本清源成为当务之急。
对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怎样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始终是伴随着中国水墨发展的重要话题,尤其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艺术的话语权,更是每位艺术家面临的挑战。其实关于中国画笔墨的思考和讨论从未间断。对水墨艺术从观念、形式、材料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实践进行梳理和呈现,是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文化举措。
中国画的弘扬拓新首先需要的是根基,是了解其传统精义。我们今天对中国画的理解要深入,对于创新要有深厚的根基。总结前人的经验,总结的不仅仅是技法,而且是标准与高度,是特质与精髓,从中了解历史的演变,艺术变化的动因与脉络;找出一个画家成功的艺术规律与这个画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我们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笔墨是活的笔墨,中国画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接受着来自时代变迁的改变。历经数千年的文化形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自我革新精神展现了中国画的开放与包容。我们在尊崇笔墨趣味的同时,也看到水墨所展现出的多样含义。在发生变化的新的艺术观念影响下,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在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笔墨不是简单的材质,它体现的是民族的哲思文脉,是民族丰富的文化承载。这也是其以东方美学的面貌为世界艺坛所作出的贡献,更是让中国的文化根源、文化精神活在今天的根本。我们有没有胸怀去接受今天发生变化的新水墨形式,寻求水墨的时代转型与发展,关键是能否认识到水墨作为传达方式与媒介的开放性。每个艺术家都会受到传统的影响,从中汲取创作养分,但是最终的艺术创造,还是取决于个人对生命体验的直觉感受以及对文化的思考。创作需要真正走进传统,同时走进自己的内心。这貌似两个不同的方向,最终会走成一个圓,让传统艺术的永恒精神与自己内在的真性照面。
“水墨当随时代”的进步,以及使水墨成为民族传统的文化身份得到世界艺术的普遍认同,需要的是艺术家借助水墨这一媒介再现现实精神生活,展现创造精神和文化活力。艺术家的个性、才华和思想获得自由展现,关键在于如何艺术地表现当代中国现实的深度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而不是将水墨视为民族固有的艺术符号,把水墨材料直接当做“文化图腾”,变相为一种程式化的风格,丧失艺术发展所需的精神原动力。
1. 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潘天寿、李可染、黄胄是中国画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B. 受西方绘画诸多的影响,中国画的现实处境不乐观。
C. 中国画需要弘扬拓新,就需要了解中国画传统精义。
D. 中国画开放且包容,数千年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取得中国画的话语权,就要在中国画中彰显中国精神,正本清源是当务之急。
B. 对优秀传统的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是中国水墨发展绕不过的话题,也是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文化举措。
C. 中国笔墨展现了东方美学的面貌,它所体现的哲思文脉是中国的文化根源、文化精神得以存活的根本保证。
D. 水墨也应展现活力,与时倶进,我们不能将其固定化、程式化,否则,艺术发展就会丧失所需的精神原动力。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不仅是人们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对当代独特意义的窗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也有着更为现实的启迪意义。
B. 找出一个画家成功的艺术规律与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演变、艺术变化的动因与脉络的途径。
C. 艺术家要想让传统艺术的永恒精神与自己内在的真性照面,不仅要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更要将个人对生命体验的直觉感受以及对文化的思考融入到作品中。
D. 艺术家要完成让水墨走向世界并得到世界艺术普遍认同的重任,关键就在于将当代中国现实的深度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艺术地表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子通》[注],沂州承人。少贫,以渔猎为生。居其乡,见班白负戴,必代之,家有余,则以赒人,而喜报仇。
隋大业末,长白山贼左才相自号博山公,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乡人有陷贼者,子通专经护之。方是时,群盗暴忍,独子通仁爱,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万人。才相畏忌,子通乃引众度淮,与杜伏威合。为隋将来整所破,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大业十一年僭号楚王。
宇文化及杀炀帝,以右御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已而棱降,高祖授以总管,即守其郡。子通攻棱,棱穷,乞师于沈法兴、杜伏威。伏威自将屯清流,法兴遣子纶屯扬子,间数十里。子通纳言毛文深请_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二人遂交恶,无敢先战者。子通得悉力取江都,遂据之,棱奔而免。子通僭即皇帝位,国号吴,建元明政。齐贼乐伯通先为化及守丹阳,即以众万余降之,子通用为尚书左仆射。又败法兴兵,遂取晋陵,以法兴所署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典文檄,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司礼乐,由是江南士人多归之。会伏威命辅公柘拔丹阳,进屯溧水,子通战败,粮且尽,弃江都,保京口,伏威尽得其地。俄东走太湖,集散兵二万人,复张,袭法兴吴郡,破之。据余杭。东举会稽,南距岭,西抵宣城,北太湖,悉有之。
武德四年,伏威遣将王雄诞讨子通。战苏州,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傅城。子通穷,乃降,伏威受之,并乐伯通送京师。高祖薄其罪,赐宅一区、田五顷,赉予颇厚。及伏威来朝,子通语伯通曰:“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真多在江外,若收之,可建大功。”遂皆亡。及蓝田,为关吏所获,并伏诛。
(节选自《新唐书•李子通传》)
[注]李子通: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家有余,则以赒人 赒:救济
B. 子通攻棱,棱穷 穷:困窘
C. 子通僭即皇帝位 僭:越分
D. 高祖薄其罪 薄:轻视
5. 以下各组妨子中,全都表明李子通“仁爱”的一组是(3分)
①见班白负戴,必代之②而喜报仇③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④乡人有陷贼者,子通专经护之⑤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万人⑥奔海陵,得众二万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隋朝末年,左才相在长白山起兵,李子通前往投靠。李子通为人仁厚日益受人尊崇,实力大增,被左才相猜忌,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B. 陈棱任江都太守时,归顺唐高祖李渊,李渊仍任命他镇守江都。在李子通的强攻下,陈棱兵败,求救未果,仓皇逃跑才得以幸免。
C. 李子通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尊重文化。建立政权后,设内史,重礼乐,赢得了江南士人的归顺,只是兵力太微薄,导致王业难成。
D. 乐伯通守丹阳被李子通战败,不得已投降,后又随李子通投降高祖。李子通不甘人下,鼓动乐伯通逃跑再起风云,结果两人被诛。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子通纳言毛文深请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二人遂交恶,无敢先战者。(5分)
(2) 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兵多在江外,若收之,可建大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H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8. 诗的前四句是如何照应诗题“春日”的?有什么作用?(5分)
9. 分析全诗,说说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 , ________ ,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2) 锲而舍之,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 (《荀子•劝学》)
(3) 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 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¾分)
人生最美好旳一步棋
张以进
杰克和杰森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老家在山区。兄弟俩出生时,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把杰森送给了城里的一位亲威收养。虽然两家人彼此之间也经常往来,但是,父母发现,不知是条件关系还是别的原因,杰森胆大泼辣,敢作敢为;而杰克却显得生性内向,办事有点缩手缩脚。好在两个人都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巧的是居然是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
这天,天气阴沉沉的,杰克有点感冒,杰森就陪他去医院。去医院必须经过一个公园,两人在抄小路进入公园时,杰克突然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他连忙拉着杰森的手蹲了下来,低声说:“杰森,快看,是帕桑总理。”
“你发什么神经啊,总理在这里能让我们这样靠近吗?”杰森不以为然地说。可当他们再次仔细看那个熟悉的身影时,两人都确定这个人就是经常出现在电视里的帕桑总理。两人与总理之间的距离似乎不到30米,总理和几位官员坐在公园的小凉亭下,正商量什么事。两人想,总理办完事后,一定会从他们旁边这条路返回。因此,杰克和杰森决定再等上几分钟,那样可以更贴近地看到总理。
果然,不到半个小时,帕桑总理站了起来,他向路这边走过来。看到总理走了过来,杰克和杰森有点不知所措,杰克更是腼腆地低下了头。总理走到杰克面前,看了看杰克,然后用手托起杰克胸前的校徽说:“是大学生啊。”这时的杰克,不知是激动还是腼腆,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杰森却向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说:“总理,您好。”帕桑总理拉着杰森的手说:“ 大学生在学校里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杰森听了连连点头说:“谢谢总理的关心。”
第二天,多家报刊的头版刊登了帕桑总理与杰森握手的大幅照片,许多报刊电台得知消息后也派记者前来,对杰森进行专题采访。一夜之间,杰森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学校也把帕桑总理握手杰森的照片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保存到档案馆里。这时候,很多校友惋惜地对杰克说:“你错过了这样好的成名机会,真是可惜,但你可以补救啊。你要立刻拿起笔,将你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文章,送到报社去发表,这样也可以给你自己增加知名度。”杰克听了建议,可提笔写文章的时候却又无从下笔,这件事就慢慢搁置下来。[来源:学科网]
杰森成名以后,大学一毕业就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不久就被一位富商的女儿看中,进了名门豪宅;而杰克却被分配到山区一所学校,当了一名老师。艰苦的工作之余,杰克常常思考着,当年如果自己能跨出那一大步,说不定杰森的一切就是他的,他的人生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默默无闻,也许他确实错过了人生最好的一步棋。可是回头一想,这样的思考又有什么意义呢?渐渐地,杰克放弃了那种毫无意义的思考,开始脚踏实地地工作。
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几年,杰克钻研教学,热爱学生,成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园丁,由于他教学成绩突出,教研成果斐然,他获得了全国教育突出贡献奖,在全国教育表彰大会上,他受到了帕桑总理的表彰。这一次,他大踏步地走到帕桑总理面前,向总理问好,总理向他颁奖和祝贺的照片,第二天就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他受到的表彰和获得的荣誉成为他就读过大学的骄傲,学校特地为他塑造了一尊雕像,激励前来学习的学生。而这个时候,杰森自费出版了一本作品集,他把帕桑总理与他的合影和一些不断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收集在一起,这本作品集寄给了他所认识的每一个人。
百年以后,一位历史学家在整理档案时,偶然翻到了帕桑总理与杰森的那张照片,他在那里凝视了片刻,很快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在杰克的那尊雕像前,他却凝视了很久很久……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在兄弟俩偶遇总理时,杰森敢大胆向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与总理握手问好;而杰克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失去了一次成为名人的机会。
B. 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都考进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都得到总理的祝贺,与总理合照的照片第二天都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
C. 小说灵活地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表现了杰克腼腆内向,办事有点缩手缩脚的性格特征,这为下文杰克脚踏实地地工作作了铺垫。
D. 校友建议杰克将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文章,杰克却搁置了,这既与杰森不断写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相呼应,又使故事情节跌岩起伏。
E. 小说通过叙写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兄弟向总理握手问好而成为名人的故事,为读者指明了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启发读者要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机遇。
(2) 小说中杰森和杰克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 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 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如果去掉,对小说的主题有什么影响?《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¾分)
解不开乡土情结旳农民作家
杨占平
全国解放后,赵树理进了北京。古都北京文化氛围浓厚,各路人才聚集,让赵树理这个太行山里来的农民大作家,既感到新奇,又有些不适应。他特意穿上了一身干部服,摘掉多年爱戴的毡帽。可是,他说话浓重的晋东南口音,他待人处事的方式,却无法脱去乡村味。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文人圏的清谈阔论,让他常常产生困惑。在此期间,他对组织大众文艺创作产生兴趣,多方奔走,发起成立了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担任主席,吸收了京剧名家梅兰芳、马连良、荀慧生和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等加入;他创办了通俗化杂志《说说唱唱》,专门发表大众化作品,发现和培养出陈登科等一批青年作者。
但是,虽然身在北京,按说应当享受城市相对安逸的生活了。可他骨子里流着的农民血液,让他无法与城市融汇。他关注的仍然是农村的状态和农民的生活。从1949年进京,到1965年举家迁回山西,15年的时间里,他有一多半是在晋东南农村生活的。他跟农民们吃住在一起,如鱼得水般愉快。他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一员,操心庄稼收成好坏,研究农业政策的实施,帮助农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他选摔这种方式,一方面是为了体验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是要同农民一道,寻找过好日子的途径,让农民能尽快从千百年的贫穷落后中摆脱出来。因而,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农民的代言人,时时处处维护农民的利益。
对58年的“大跃进”,赵树理实在是看不懂。各地频频放“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豪言壮语比比皆是。听到如此宣传,他不禁产生了疑问:农村真的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他决定马上去实地看看。随后便匆匆去了山西阳城县,挂职担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在县里的几天中,他先去了自己的老家尉迟村,看到的是大办集体食堂,全村人吃一锅饭的景象,村支书跟赵树理说:“起先我们也不想办,觉着众口难调,一家几口还不同口味呢,这六七十户吃一锅饭能行?可上边说我们是思想保守,说办成集体食堂人们才能一心一意搞大跃进,说这叫‘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我们看着顶不住了,这才办起来。”通过几天的调查了解和亲身体验,赵树理明显感觉到这集体食堂实在不是长远之计,肯定会带来无穷后患。
随后,赵树理又去了附近一个土高炉炼钢铁的“先进村”。村干部陪他去看一个工地,场面真是够热闹的,只见几个人忙乎了一阵,打开出铁口,一股铁水流泄出来。过了一会儿,温度逐渐降低,铁水凝固成一块一块的灰东西。等完全冷却,赵树理过去拿起一块来,反复看了看,对村干部说:“这就算炼成铁了?”村干部说:“是啊!是啊!”赵树理接着问:“这东西能做啥用?”村干部自豪地回答:“上边说过,用处大着呢:造火车、造飞机、造大机器,还要造人造卫星呢!”赵树理大声说:“这纯粹是一堆废物,啥也不能做! ”他的心越抽越紧,想着这就是“大跃进”?完全是劳民伤财!
离开土高炉炼铁工地,赵树理又走了几个公社和大队,情况与这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公社和大队干部专心在数字报表上做文章,这种把戏却糊弄不了赵树理,他对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了如指掌,只能痛心地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你虚报产量,到头来吃什么?”这些全民“大炼钢铁”的荒唐和把好多亩地的粮食运到一亩地放“卫星”的虚假,让赵树理的心情沉重无比,感觉 浮夸风已经走到了极端地步,如果不紧急刹车,后患将难以挽回,农业生产必定会严重受挫,苦果只能让农民呑咽。
回到北京后,赵树理写了一篇长文《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站在农民利益的立场上,发表了对农村工作的看法。遗憾的是,赵树理的良苦用心无人理解,反被当成“右倾”典型,遭受了一系列无情打击。赵树理面对压力,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只是以沉默对抗。最后,他终于没有能看到农民的生活得以改变,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有删改)
[注]放“卫星”:是指1958年大跃进时的虚夸浮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初到北京,面对古都的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才济济,乡土作家赵树理既感新奇又倍觉压力,因此他特意穿了一身干部服,摘掉了爱戴的毡帽。
B. 赵树理是个农民作家,关心大众,对大众文艺也一直是兴致浓厚,发起成立了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还创办了通俗化杂志《说说唱唱》。
C. 尽管人在北京,但赵树理还是十分密切地关注农村的状态和农民的生活,为了获得写作素材,经常远赴山西,和农民们一起劳动、生活。
D. 赵树理做事注重调查、体验,不主观臆断,通过几天的亲自体验后,他深切地感受到集体食堂是不切合实际的,是会留下无穷后患的。
E. 在参观“先进村”炼出的铁块后,赵树理在被农民的热情感染的同时又对这种生产方式
痛心疾首,对其他地方官员虚夸浮报更是忧心忡忡。
(2) 古都北京文化氛围浓厚,各路人才聚集,赵树理却无法与城市融汇,为什么?(6分)
(3) 赵树理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4) 大跃进时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代?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把庸官从岗位上拿下,是彰显一种“爱人才、给舞台”的正气。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爱惜人才、用好人才是大事,也是难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B. 商业对戏剧的介入是场带有隐患的革命,一方商业化传播将这门艺术迅速推向大众,另一方面商业的“赢利”基因会给戏剧带来唯利是图的危险。
c.各阶层的居民群众只有感同身受学到这个社公平的,前途是光明的,希望是巨大的,才能对社会管理产生一中心理认同感和共同责任感。
D.微博的出现,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微博给我们提供大量新鲜资讯的同时也泥沙俱下信息失真、造谣诽谤,甚至捏造歪曲事实的事件时有发生。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经济结构中存在的许多矛盾,都是因为人为扭曲或者哄抬价格而产生的,因此,适度容忍物价的上涨,将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B. 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同顶一片蓝天,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顾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
C. 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急剧增加,生态环境破坏这一全球性问题日益凸 显。
D. 《哈利•波特》的成功离不开出色的文本内容、高水准的营销理念,成就了《哈利•波特》的神话,这些都值得中国文化产业界学习、借鉴。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清水关是一个古渡口,是一个军事要地,脚下的清水崖上,可以看见遗留的嵯峨的石砌关墙。崖与墙之间,只有一条独径能够通到河边。顺着河边,有一长溜平地,一河两岸的群
众都定时过来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对相依为命的老伴,欣赏着永恒不变的黄河美景,该是多 么令人向往啊。
①现在,清水关渡口 一片荒凉,只剩下一个破旧的小院
②院外的山坡上,临河处有一个石碾子,两位老人常坐在碾盘上看风景
③在别人眼中看来,他们可能是孤独寂寞的
④夕阳下,老汉搓着麻绳,老妇纳着鞋垫,他们是那么和谐自然、那么安详从容
⑤两位老人守着一只木船,也守着古渡口的往事
⑥他们说生活在那些丰富的回忆和浪涛的细语中,才觉得心里踏实
A.①②⑤④③⑥ B.①⑤③⑥②④ C.②④⑤③⑥① D.②⑤③⑥④①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近期,达芬奇家居涉嫌原产地造假风波引起人们对洋品牌的关注。结果这一关注,发现许多所谓的洋品牌,都是“中国孩子”起外国名字。比如施恩奶粉、美特斯邦威、森马、鸿星尔克等品牌。对中国产品起洋名字的现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是已经比较知名的品牌,通过起洋名字来加快国际化的过程,比如海尔、联想使用了 Haier、Lenovo这样的名称,这样的名称在国际上很受认同。另外一部分起中文名的时候看起来就很像洋名字,希望通过起洋名来提升品牌认知度和企业利润。但部分品牌存在系统性造假的问题,比如原产地造假、产品质量造假等。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3分)
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真诚是冬阳,融化脚下的寒冰;
真诚是春风,拂去身上的疲惫;
真诚是夏雨,条尽心里的尘埃。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有个名人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时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名人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材料二:有一回,周兵和白岩松一起到季羡林家做《学者访谈录》节目,季羡林当时坐着,白岩松要给季羡林一张名片,就从兜里往外掏。这时,季羡林站了起来,弯着腰等着他掏名片。白岩松掏了很长时间,季羡林就一直那样弯腰等着。多年以后,周兵、白岩松对这个场景还感动不已。
以上材料给你什么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必须逆流而上
田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迎来了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位艺术巨匠的系列展览。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在花鸟、山水、人物三科上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是人们了解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对于当代独特意义的窗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也有着更为现实的启迪意义。
当下中国画面临怎样的处境?当代中国画的真实生存状态成为各方专家争议的焦点。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观念和形式的影响,如何彰显中国精神?专家认为,正本清源成为当务之急。
对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怎样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始终是伴随着中国水墨发展的重要话题,尤其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艺术的话语权,更是每位艺术家面临的挑战。其实关于中国画笔墨的思考和讨论从未间断。对水墨艺术从观念、形式、材料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实践进行梳理和呈现,是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文化举措。
中国画的弘扬拓新首先需要的是根基,是了解其传统精义。我们今天对中国画的理解要深入,对于创新要有深厚的根基。总结前人的经验,总结的不仅仅是技法,而且是标准与高度,是特质与精髓,从中了解历史的演变,艺术变化的动因与脉络;找出一个画家成功的艺术规律与这个画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我们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笔墨是活的笔墨,中国画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接受着来自时代变迁的改变。历经数千年的文化形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自我革新精神展现了中国画的开放与包容。我们在尊崇笔墨趣味的同时,也看到水墨所展现出的多样含义。在发生变化的新的艺术观念影响下,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在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笔墨不是简单的材质,它体现的是民族的哲思文脉,是民族丰富的文化承载。这也是其以东方美学的面貌为世界艺坛所作出的贡献,更是让中国的文化根源、文化精神活在今天的根本。我们有没有胸怀去接受今天发生变化的新水墨形式,寻求水墨的时代转型与发展,关键是能否认识到水墨作为传达方式与媒介的开放性。每个艺术家都会受到传统的影响,从中汲取创作养分,但是最终的艺术创造,还是取决于个人对生命体验的直觉感受以及对文化的思考。创作需要真正走进传统,同时走进自己的内心。这貌似两个不同的方向,最终会走成一个圓,让传统艺术的永恒精神与自己内在的真性照面。
“水墨当随时代”的进步,以及使水墨成为民族传统的文化身份得到世界艺术的普遍认同,需要的是艺术家借助水墨这一媒介再现现实精神生活,展现创造精神和文化活力。艺术家的个性、才华和思想获得自由展现,关键在于如何艺术地表现当代中国现实的深度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而不是将水墨视为民族固有的艺术符号,把水墨材料直接当做“文化图腾”,变相为一种程式化的风格,丧失艺术发展所需的精神原动力。
1. 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潘天寿、李可染、黄胄是中国画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B. 受西方绘画诸多的影响,中国画的现实处境不乐观。
C. 中国画需要弘扬拓新,就需要了解中国画传统精义。
D. 中国画开放且包容,数千年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取得中国画的话语权,就要在中国画中彰显中国精神,正本清源是当务之急。
B. 对优秀传统的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是中国水墨发展绕不过的话题,也是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文化举措。
C. 中国笔墨展现了东方美学的面貌,它所体现的哲思文脉是中国的文化根源、文化精神得以存活的根本保证。
D. 水墨也应展现活力,与时倶进,我们不能将其固定化、程式化,否则,艺术发展就会丧失所需的精神原动力。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不仅是人们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对当代独特意义的窗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也有着更为现实的启迪意义。
B. 找出一个画家成功的艺术规律与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演变、艺术变化的动因与脉络的途径。
C. 艺术家要想让传统艺术的永恒精神与自己内在的真性照面,不仅要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更要将个人对生命体验的直觉感受以及对文化的思考融入到作品中。
D. 艺术家要完成让水墨走向世界并得到世界艺术普遍认同的重任,关键就在于将当代中国现实的深度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艺术地表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子通》[注],沂州承人。少贫,以渔猎为生。居其乡,见班白负戴,必代之,家有余,则以赒人,而喜报仇。
隋大业末,长白山贼左才相自号博山公,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乡人有陷贼者,子通专经护之。方是时,群盗暴忍,独子通仁爱,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万人。才相畏忌,子通乃引众度淮,与杜伏威合。为隋将来整所破,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大业十一年僭号楚王。
宇文化及杀炀帝,以右御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已而棱降,高祖授以总管,即守其郡。子通攻棱,棱穷,乞师于沈法兴、杜伏威。伏威自将屯清流,法兴遣子纶屯扬子,间数十里。子通纳言毛文深请_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二人遂交恶,无敢先战者。子通得悉力取江都,遂据之,棱奔而免。子通僭即皇帝位,国号吴,建元明政。齐贼乐伯通先为化及守丹阳,即以众万余降之,子通用为尚书左仆射。又败法兴兵,遂取晋陵,以法兴所署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典文檄,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司礼乐,由是江南士人多归之。会伏威命辅公柘拔丹阳,进屯溧水,子通战败,粮且尽,弃江都,保京口,伏威尽得其地。俄东走太湖,集散兵二万人,复张,袭法兴吴郡,破之。据余杭。东举会稽,南距岭,西抵宣城,北太湖,悉有之。
武德四年,伏威遣将王雄诞讨子通。战苏州,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傅城。子通穷,乃降,伏威受之,并乐伯通送京师。高祖薄其罪,赐宅一区、田五顷,赉予颇厚。及伏威来朝,子通语伯通曰:“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真多在江外,若收之,可建大功。”遂皆亡。及蓝田,为关吏所获,并伏诛。
(节选自《新唐书•李子通传》)
[注]李子通: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家有余,则以赒人 赒:救济
B. 子通攻棱,棱穷 穷:困窘
C. 子通僭即皇帝位 僭:越分
D. 高祖薄其罪 薄:轻视
5. 以下各组妨子中,全都表明李子通“仁爱”的一组是(3分)
①见班白负戴,必代之②而喜报仇③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④乡人有陷贼者,子通专经护之⑤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万人⑥奔海陵,得众二万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隋朝末年,左才相在长白山起兵,李子通前往投靠。李子通为人仁厚日益受人尊崇,实力大增,被左才相猜忌,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B. 陈棱任江都太守时,归顺唐高祖李渊,李渊仍任命他镇守江都。在李子通的强攻下,陈棱兵败,求救未果,仓皇逃跑才得以幸免。
C. 李子通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尊重文化。建立政权后,设内史,重礼乐,赢得了江南士人的归顺,只是兵力太微薄,导致王业难成。
D. 乐伯通守丹阳被李子通战败,不得已投降,后又随李子通投降高祖。李子通不甘人下,鼓动乐伯通逃跑再起风云,结果两人被诛。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子通纳言毛文深请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二人遂交恶,无敢先战者。(5分)
(2) 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兵多在江外,若收之,可建大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H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8. 诗的前四句是如何照应诗题“春日”的?有什么作用?(5分)
9. 分析全诗,说说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 , ________ ,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2) 锲而舍之,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 (《荀子•劝学》)
(3) 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 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¾分)
人生最美好旳一步棋
张以进
杰克和杰森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老家在山区。兄弟俩出生时,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把杰森送给了城里的一位亲威收养。虽然两家人彼此之间也经常往来,但是,父母发现,不知是条件关系还是别的原因,杰森胆大泼辣,敢作敢为;而杰克却显得生性内向,办事有点缩手缩脚。好在两个人都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巧的是居然是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
这天,天气阴沉沉的,杰克有点感冒,杰森就陪他去医院。去医院必须经过一个公园,两人在抄小路进入公园时,杰克突然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他连忙拉着杰森的手蹲了下来,低声说:“杰森,快看,是帕桑总理。”
“你发什么神经啊,总理在这里能让我们这样靠近吗?”杰森不以为然地说。可当他们再次仔细看那个熟悉的身影时,两人都确定这个人就是经常出现在电视里的帕桑总理。两人与总理之间的距离似乎不到30米,总理和几位官员坐在公园的小凉亭下,正商量什么事。两人想,总理办完事后,一定会从他们旁边这条路返回。因此,杰克和杰森决定再等上几分钟,那样可以更贴近地看到总理。
果然,不到半个小时,帕桑总理站了起来,他向路这边走过来。看到总理走了过来,杰克和杰森有点不知所措,杰克更是腼腆地低下了头。总理走到杰克面前,看了看杰克,然后用手托起杰克胸前的校徽说:“是大学生啊。”这时的杰克,不知是激动还是腼腆,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杰森却向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说:“总理,您好。”帕桑总理拉着杰森的手说:“ 大学生在学校里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杰森听了连连点头说:“谢谢总理的关心。”
第二天,多家报刊的头版刊登了帕桑总理与杰森握手的大幅照片,许多报刊电台得知消息后也派记者前来,对杰森进行专题采访。一夜之间,杰森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学校也把帕桑总理握手杰森的照片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保存到档案馆里。这时候,很多校友惋惜地对杰克说:“你错过了这样好的成名机会,真是可惜,但你可以补救啊。你要立刻拿起笔,将你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文章,送到报社去发表,这样也可以给你自己增加知名度。”杰克听了建议,可提笔写文章的时候却又无从下笔,这件事就慢慢搁置下来。[来源:学科网]
杰森成名以后,大学一毕业就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不久就被一位富商的女儿看中,进了名门豪宅;而杰克却被分配到山区一所学校,当了一名老师。艰苦的工作之余,杰克常常思考着,当年如果自己能跨出那一大步,说不定杰森的一切就是他的,他的人生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默默无闻,也许他确实错过了人生最好的一步棋。可是回头一想,这样的思考又有什么意义呢?渐渐地,杰克放弃了那种毫无意义的思考,开始脚踏实地地工作。
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几年,杰克钻研教学,热爱学生,成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园丁,由于他教学成绩突出,教研成果斐然,他获得了全国教育突出贡献奖,在全国教育表彰大会上,他受到了帕桑总理的表彰。这一次,他大踏步地走到帕桑总理面前,向总理问好,总理向他颁奖和祝贺的照片,第二天就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他受到的表彰和获得的荣誉成为他就读过大学的骄傲,学校特地为他塑造了一尊雕像,激励前来学习的学生。而这个时候,杰森自费出版了一本作品集,他把帕桑总理与他的合影和一些不断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收集在一起,这本作品集寄给了他所认识的每一个人。
百年以后,一位历史学家在整理档案时,偶然翻到了帕桑总理与杰森的那张照片,他在那里凝视了片刻,很快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在杰克的那尊雕像前,他却凝视了很久很久……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在兄弟俩偶遇总理时,杰森敢大胆向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与总理握手问好;而杰克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失去了一次成为名人的机会。
B. 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都考进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都得到总理的祝贺,与总理合照的照片第二天都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
C. 小说灵活地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表现了杰克腼腆内向,办事有点缩手缩脚的性格特征,这为下文杰克脚踏实地地工作作了铺垫。
D. 校友建议杰克将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文章,杰克却搁置了,这既与杰森不断写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相呼应,又使故事情节跌岩起伏。
E. 小说通过叙写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兄弟向总理握手问好而成为名人的故事,为读者指明了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启发读者要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机遇。
(2) 小说中杰森和杰克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 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 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如果去掉,对小说的主题有什么影响?《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¾分)
解不开乡土情结旳农民作家
杨占平
全国解放后,赵树理进了北京。古都北京文化氛围浓厚,各路人才聚集,让赵树理这个太行山里来的农民大作家,既感到新奇,又有些不适应。他特意穿上了一身干部服,摘掉多年爱戴的毡帽。可是,他说话浓重的晋东南口音,他待人处事的方式,却无法脱去乡村味。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文人圏的清谈阔论,让他常常产生困惑。在此期间,他对组织大众文艺创作产生兴趣,多方奔走,发起成立了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担任主席,吸收了京剧名家梅兰芳、马连良、荀慧生和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等加入;他创办了通俗化杂志《说说唱唱》,专门发表大众化作品,发现和培养出陈登科等一批青年作者。
但是,虽然身在北京,按说应当享受城市相对安逸的生活了。可他骨子里流着的农民血液,让他无法与城市融汇。他关注的仍然是农村的状态和农民的生活。从1949年进京,到1965年举家迁回山西,15年的时间里,他有一多半是在晋东南农村生活的。他跟农民们吃住在一起,如鱼得水般愉快。他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一员,操心庄稼收成好坏,研究农业政策的实施,帮助农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他选摔这种方式,一方面是为了体验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是要同农民一道,寻找过好日子的途径,让农民能尽快从千百年的贫穷落后中摆脱出来。因而,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农民的代言人,时时处处维护农民的利益。
对58年的“大跃进”,赵树理实在是看不懂。各地频频放“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豪言壮语比比皆是。听到如此宣传,他不禁产生了疑问:农村真的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他决定马上去实地看看。随后便匆匆去了山西阳城县,挂职担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在县里的几天中,他先去了自己的老家尉迟村,看到的是大办集体食堂,全村人吃一锅饭的景象,村支书跟赵树理说:“起先我们也不想办,觉着众口难调,一家几口还不同口味呢,这六七十户吃一锅饭能行?可上边说我们是思想保守,说办成集体食堂人们才能一心一意搞大跃进,说这叫‘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我们看着顶不住了,这才办起来。”通过几天的调查了解和亲身体验,赵树理明显感觉到这集体食堂实在不是长远之计,肯定会带来无穷后患。
随后,赵树理又去了附近一个土高炉炼钢铁的“先进村”。村干部陪他去看一个工地,场面真是够热闹的,只见几个人忙乎了一阵,打开出铁口,一股铁水流泄出来。过了一会儿,温度逐渐降低,铁水凝固成一块一块的灰东西。等完全冷却,赵树理过去拿起一块来,反复看了看,对村干部说:“这就算炼成铁了?”村干部说:“是啊!是啊!”赵树理接着问:“这东西能做啥用?”村干部自豪地回答:“上边说过,用处大着呢:造火车、造飞机、造大机器,还要造人造卫星呢!”赵树理大声说:“这纯粹是一堆废物,啥也不能做! ”他的心越抽越紧,想着这就是“大跃进”?完全是劳民伤财!
离开土高炉炼铁工地,赵树理又走了几个公社和大队,情况与这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公社和大队干部专心在数字报表上做文章,这种把戏却糊弄不了赵树理,他对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了如指掌,只能痛心地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你虚报产量,到头来吃什么?”这些全民“大炼钢铁”的荒唐和把好多亩地的粮食运到一亩地放“卫星”的虚假,让赵树理的心情沉重无比,感觉 浮夸风已经走到了极端地步,如果不紧急刹车,后患将难以挽回,农业生产必定会严重受挫,苦果只能让农民呑咽。
回到北京后,赵树理写了一篇长文《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站在农民利益的立场上,发表了对农村工作的看法。遗憾的是,赵树理的良苦用心无人理解,反被当成“右倾”典型,遭受了一系列无情打击。赵树理面对压力,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只是以沉默对抗。最后,他终于没有能看到农民的生活得以改变,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有删改)
[注]放“卫星”:是指1958年大跃进时的虚夸浮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初到北京,面对古都的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才济济,乡土作家赵树理既感新奇又倍觉压力,因此他特意穿了一身干部服,摘掉了爱戴的毡帽。
B. 赵树理是个农民作家,关心大众,对大众文艺也一直是兴致浓厚,发起成立了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还创办了通俗化杂志《说说唱唱》。
C. 尽管人在北京,但赵树理还是十分密切地关注农村的状态和农民的生活,为了获得写作素材,经常远赴山西,和农民们一起劳动、生活。
D. 赵树理做事注重调查、体验,不主观臆断,通过几天的亲自体验后,他深切地感受到集体食堂是不切合实际的,是会留下无穷后患的。
E. 在参观“先进村”炼出的铁块后,赵树理在被农民的热情感染的同时又对这种生产方式
痛心疾首,对其他地方官员虚夸浮报更是忧心忡忡。
(2) 古都北京文化氛围浓厚,各路人才聚集,赵树理却无法与城市融汇,为什么?(6分)
(3) 赵树理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4) 大跃进时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代?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把庸官从岗位上拿下,是彰显一种“爱人才、给舞台”的正气。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爱惜人才、用好人才是大事,也是难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B. 商业对戏剧的介入是场带有隐患的革命,一方商业化传播将这门艺术迅速推向大众,另一方面商业的“赢利”基因会给戏剧带来唯利是图的危险。
c.各阶层的居民群众只有感同身受学到这个社公平的,前途是光明的,希望是巨大的,才能对社会管理产生一中心理认同感和共同责任感。
D.微博的出现,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微博给我们提供大量新鲜资讯的同时也泥沙俱下信息失真、造谣诽谤,甚至捏造歪曲事实的事件时有发生。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经济结构中存在的许多矛盾,都是因为人为扭曲或者哄抬价格而产生的,因此,适度容忍物价的上涨,将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B. 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同顶一片蓝天,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顾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
C. 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急剧增加,生态环境破坏这一全球性问题日益凸 显。
D. 《哈利•波特》的成功离不开出色的文本内容、高水准的营销理念,成就了《哈利•波特》的神话,这些都值得中国文化产业界学习、借鉴。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清水关是一个古渡口,是一个军事要地,脚下的清水崖上,可以看见遗留的嵯峨的石砌关墙。崖与墙之间,只有一条独径能够通到河边。顺着河边,有一长溜平地,一河两岸的群
众都定时过来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对相依为命的老伴,欣赏着永恒不变的黄河美景,该是多 么令人向往啊。
①现在,清水关渡口 一片荒凉,只剩下一个破旧的小院
②院外的山坡上,临河处有一个石碾子,两位老人常坐在碾盘上看风景
③在别人眼中看来,他们可能是孤独寂寞的
④夕阳下,老汉搓着麻绳,老妇纳着鞋垫,他们是那么和谐自然、那么安详从容
⑤两位老人守着一只木船,也守着古渡口的往事
⑥他们说生活在那些丰富的回忆和浪涛的细语中,才觉得心里踏实
A.①②⑤④③⑥ B.①⑤③⑥②④ C.②④⑤③⑥① D.②⑤③⑥④①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近期,达芬奇家居涉嫌原产地造假风波引起人们对洋品牌的关注。结果这一关注,发现许多所谓的洋品牌,都是“中国孩子”起外国名字。比如施恩奶粉、美特斯邦威、森马、鸿星尔克等品牌。对中国产品起洋名字的现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是已经比较知名的品牌,通过起洋名字来加快国际化的过程,比如海尔、联想使用了 Haier、Lenovo这样的名称,这样的名称在国际上很受认同。另外一部分起中文名的时候看起来就很像洋名字,希望通过起洋名来提升品牌认知度和企业利润。但部分品牌存在系统性造假的问题,比如原产地造假、产品质量造假等。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3分)
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真诚是冬阳,融化脚下的寒冰;
真诚是春风,拂去身上的疲惫;
真诚是夏雨,条尽心里的尘埃。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有个名人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时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名人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材料二:有一回,周兵和白岩松一起到季羡林家做《学者访谈录》节目,季羡林当时坐着,白岩松要给季羡林一张名片,就从兜里往外掏。这时,季羡林站了起来,弯着腰等着他掏名片。白岩松掏了很长时间,季羡林就一直那样弯腰等着。多年以后,周兵、白岩松对这个场景还感动不已。
以上材料给你什么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